找到大量石炭,然后按照李伸写的“说明书”,一一验实。
华山金矿风波发生时,韦坚基本上已经验实得差不多,果如信上所说,还找到了两处煤矿。
韦坚和李适之商议后,先隐忍下来,继续找,又找到四五处煤矿,两人这才联手上书。
李隆基现在只是懒得动脑子,并不是傻子。
看到两人疏奏后,立即召见,还当场试验了煤炭的作用。
说用功劳来抵李林甫的阴谋诡计,那是不可能的,但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
李适之自华山金矿风波后,困难的处境稍稍得到改善。
李隆基还嘉奖了韦坚。
另一方面,裴宽将李伸所说的整理归纳起来,经过李隆基同意后,用邸报的形式发给各州县官员。
又令他们将各地乡绅召集……这是古代常见的治理模式,朝廷地方机构一般到县就为止了,往下去,就是通过乡绅将朝廷命令传达给各地百姓,美其名曰:朝廷和乡绅共治天下。
裴宽又采纳了李伸的意见,听民自便,不愿意执行的,令各地官员不得强求。
愿意执行的,让各地官员派出书吏与其配合,勘探各个荒山野岭丘岗的归属,协调各村庄的水源。
那天在户部,李伸又说了一遍。
不协调好,打架群殴是谓必然,打死人同样很正常。
天宝三年初,唐朝总体上比较平静。
镜子案、裴宽推广小水利和养殖、李适之韦坚献石炭,算是三件大事了,都与李伸有着紧密的关系。不过煤炭的什么,在李伸心中不是很看重,毕竟安史之乱快要来了。但不能说它们不重要,不久,这两封信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铺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