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团演奏员的位置是有讲究的。
以指挥为中心,呈扇状排开,左手边是小提琴一、二声部,最外侧一列的几个小提琴演奏员水平通常最高。其中,座位最靠近指挥的便是乐团的小提琴首席。
姜扶瑶的座位在队列的最末,分属小提琴第一声部,演奏高音主旋律,也是最容易引起观众注意和记忆点的部分。
注意到姜扶瑶的声部分配,第二声部的几个演奏员不由撇撇嘴。
当明星可真好。不论水平如何,即使只是实习,也能直接安排进第一声部。
人们大多认为调琴便是如先前姜扶瑶在剧组琴房时那般,找个调音师,或者干脆演奏员自己拿个调音器,将音准调到标准的442Hz即可。
当然,寻常的业余演奏乐团这样也够用,但稍专业些的交响乐团考虑的皆更多。
场馆的结构、温度等都会对演出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乐团演奏员不仅要在台前各人自行调音,更要在台上进行整体的细节微调。台前调音只是单纯的校准,台上的调音则综合了乐团各个声部的音色融合、平衡等,作用不一样。
一时间,整个乐团“群魔乱舞”起来。
双簧最难调音,速度最慢,姜扶瑶便趁这个时间将面前乐谱过了遍。
柴可夫斯基《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
由于家里、作者等因素,姜扶瑶一直没能在旁人面前重拾小提琴,但其实她在娱乐圈这几年从未落下练习,对这首名曲自然不生疏。
只是她先前练习的都是小提琴独奏版,便对分工合作的交响乐版谱子有些陌生,更不用说还要与乐团近百人合作演奏……几乎就是将她架到了最不擅长的领域。
微微抿唇,姜扶瑶有些担心自己做不好。
而这个担心,在排练开始后,迅速得到了验证。
乐手指的是个人,乐团则强调“团”,即整齐。
曲子她没拉错,但表达习惯和其他乐手截然不同,尽管努力试图融入,仍因默契不足而显突兀,更提不上“好听”。
听着左耳处时不时传来的那声“噪音”,指挥眉头愈发敛紧。
‘今天是几个新同事来的第一天,给个面子,演奏完这遍再说吧。’
他原本是这么打算的。
只是,当旋律进入到第三乐章的第二主题,眉毛抖了抖,他到底还是没能忍住。
“等一下。”
做了个停了手势,转头,看向姜扶瑶,他有些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