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居心文学>都市青春>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三百四十二章 搅在一起了
    这是个好理由,可以说是解开了所有的扣子。对张哥来说,有我这个中间人,李主任更便于接受。对于我来说,表明我心里有李主任,可以加深他对我的好印象。对于黄姐来说,帮助张哥办成了事,张哥有钱,消费贡献肯定会更多。

    更重要的是,对于李主任来说,喜欢一个东西,接受一个东西,好歹有我这个小兄弟作桥梁,多一个人背书,肯定在面子上还是心理上,更好接受。

    这是四赢啊,黄总盘算得精。当然,还有可能五赢,因为鲍老师,会发现,这里才是推销别墅的好平台,他会加入这个会所吗?

    世上有三慢:钓鱼、坐船和等人。我和黄总站在那里,没话找话。

    “庄总,今天中午,你跟金总那架势,你是要做慈善?”黄总问到。

    这我得谦虚:“没啥,试试水,找事干。就拿一个学校试试,算是我的个人兴趣,谈不上慈善。搞教育,这水太深,我没能力做什么希望工程。”

    “庄总年轻有为,还是善良的人,佩服。你的态度是对的,试试水,不搞大。反正,我们这会员里也有做慈善的老板,也是试试水的小规模。一般来说,花钱不多,但消耗的精力很多。”

    这个说法,我还没听说过,我问到:“怎么讲?”

    “我也是听他们讲的,花钱嘛,不到总资产的百分之一,最多不超过百分之三,这就是花钱不多。”

    这个比例,我马上明白了其中的经济意义。做生意,盘资产,对利率比例要敏感。百分之一点几,是活期利率水平。百分之三,是定期利率水平。也就是说,做慈善不超过利率水平,那么,他就没有财富的硬减值,只是他们的个人业余爱好而已。收益嘛,除了能让自己安心,还能够有个好名声,这种无形收益,对有钱人来说,还是需要的。

    当然,第二点就好解释了。花的精力多,因为不专业,不是干这行的,一切从头开始,当然得花精力。另一方面,既然是个人爱好,花了精力,也可收获快乐,不觉得累。

    一个人钱多了后,复利制度下,会自动产生利益,这是资本的本性。所以,在很多大老板眼中,慈善,只不过是财富的溢出效应。

    这几年,我也大概看到不同人的发财路径。最开始,一个人要挣钱,就得做事。这是拿工钱。不管你是出卖体力还是脑力,都是劳动力。

    后来,有能力和经验后,就开始经营一个项目,或者开一个店,或者做一个生意,做一个实业。这是经营性收益,比如我与张哥,就属于这个阶段。

    在经营中取得利润,是社会中大部分有钱人的必经之路。当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自己不经营了。当资本家,通过投资项目,来发财。这是投资银行做的事。用经济学概念来说,就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变。

    最厉害的,还不是银行这类金融大佬。最厉害的投资,是投资人。比如巴菲特,他只要发现哪个聪明能干的职业经理人比较厉害,他就投资他的企业,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投资。

    还比如搞政治的,选好接班人,培育好接班人,这个聪明能干的接班人,今后的地位,或许比自己都高。那么,这个投资的收益,当然是巨大的。

    当一个大佬对一个年轻人特别照顾,注意,他可能想买你的原始股。他会炒作你,栽培你,让你上市,最后,他也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这是他的最佳投资,你也因此飞黄腾达。

    正在胡思乱想,车子来了,李主任和另一名军官,尽管他们穿的是便装,但我们彼此都熟悉,毕竟一起打球吃饭,已经算是自己人了。

    “哎,打听好久,总算您有时间,给我这个机会,首长,小庄请客,你不会有意见吧?”黄总这一说,就等于定了基调。

    李主任倒很亲切:“你黄总要打听我,啥不清楚?老何是内奸,你当我不晓得?小庄请客,你不早说?要知道是小庄作东,我早就答应了。”

    从这口气,可以看出,张哥请李主任肯定不止一回了,李主任估计推辞过几次,这才答应。

    “首长关心我,我都不好意思了。”我尽量表达出诚惶诚恐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