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款款走上前,温声对门房老大爷说道:
“我家主人乃中央大学党校长是也,前来拜访蔡伯喈。冒昧登门,还请阿伯通报一声。”
“诶?请两位稍等片刻,老朽这便去告知主人。”
蔡府的门房老大爷一听貂蝉报上来客名号,立即惊讶地多看了玉树临风(自称)地站在大门口的党爱国几眼,好像党爱国这大老爷们比美丽动人的美*女貂蝉更加有看头似的。
然后不是因为党爱国的大名真的如雷贯耳的缘故,还是因为擅自在蔡府门口站起岗来的几个宫廷侍卫的缘故,总之好像确已听说过党校长之名的门房老大爷丝毫不敢怠慢,和貂蝉客气了几句之后,立即动作敏捷地跑去找主人蔡邕报信了。
大概还没过两分钟,蔡邕就一路小跑地迎接党爱国了。他一边跨出日常进出用的小门,一边对党爱国作揖道不知党校长至此,有失远迎,万望恕罪党校长莅临寒舍,真令蓬荜生辉开大门快开大门”
“老、老爷……您的鞋”
蔡邕挥手命令门房老大爷敞开大门迎接贵客,而呼哧呼哧追在他后面的老仆人却提着鞋上气不接下气地如此提醒道。大家的视线都下意识地集中到了蔡邕的脚下,果然,蔡邕竟然没穿鞋就跑了出来。
在历史上,董卓挟持献帝西迁至长安后,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王粲去拜访蔡邕。蔡邕早已听说王粲的大名,听说王粲到来,急忙穿上鞋出迎。由于太慌忙,他连鞋子都穿反了,右脚的鞋子踏到了左脚上,左脚的鞋子踏到了右脚上,而且两只鞋都倒踏着。
王粲进屋后,宾客们见他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而且身材短小瘦弱,容貌丑陋古怪,大为惊讶,弄不懂蔡邕为要如此看重王粲。
蔡邕明白众人的心思,就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特殊的才能,我是不如他的。我家的书籍文章,都应该送给他,才算物归其主。”
从此,两人便成了忘年之交。
这就是成语倒履相迎的典故,虽然这个典故以后很可能不会再出现了,但阴差阳地,蔡邕竟然又光着脚跑出来迎接王粲的老师——党爱国了。蔡邕老爹“人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但依然如此至诚,丝毫没有架子,不得不让人敬仰。
将近六十岁了的蔡老爷子光着脚跑出来迎接,这让党爱国感动之余,又不免深感愧疚。尤其是他一看见蔡老爷子那一把花白胡子,就联想起孤儿院的老院长来。
于是他立即快走两步,从蔡家的老仆人手中把蔡邕的鞋接了,然后回头蹲在了蔡老爷子身前,把老爷子的鞋放好,满怀歉意地说道:
“我冒昧造访,竟然让老光脚相迎,真是罪过啊请蔡老快穿上鞋吧。”
蔡邕老爹连忙弯下腰将党爱国扶起,然后伸脚把鞋踏上。还没等他说,周围竟然转来一片赞叹之声。
蔡邕和党爱国两人互相手把着手,惊讶地向道路两旁一望,原来叫好的那些路过的人和左右邻居的门房们。从一开始党爱国的侍卫主动在蔡府门前站岗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了,正好接下来就看到了可以成为典故的一幕。
或许冥冥之中真的自有天意,蔡邕老爷子倒履相迎的典故虽然变了个花样,但终究还是会流转下去的。而党爱国大概也能跟着沾个光,留下个类似于张良给黄石公穿鞋的典故。
蔡邕和党爱国向围观群众作了个揖,然后就携手从大开的正门处进了蔡府。不管是跟着进去的貂蝉和蔡府老仆人,还是在外面站岗的侍卫们,都跟着脸上有光,一个个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
蔡府里铺的还是传统的席子,宾主落座之后,蔡邕老爹殷勤地对相当不习惯地跪坐着的党爱国说道:
“党校长不必拘礼,若不习惯,老夫便命人拿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