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新穿上宇航服,经过驾驶舱末端的圆形舱压门。
这扇门是由一个大型阀门栓控制的金属门,是隔离驾驶舱和工作舱的必经之路和要塞。
打开它,就像打开红酒的橡木塞一样。
必须通过旋转的方式,小心翼翼地打开它。毕竟飞船在设计的时候,是特意将所有舱体以密闭的方式隔开的。这是为了预防其中一个舱体漏气或舱压不稳,而连带影响其他的船舱。
而连接驾驶舱和工作舱的门会更结实一些,因为这两个舱都是飞船上比较重要的船舱。
我拨开舱门侧边的一个小小的暗格,里面摆放的是开启舱门的工具——用一种特殊金属材料制作的旋转钥,被称为C1旋转钥。它开门的原理其实和开普通门的钥匙是同一个过程,只不过开舱门这个动作会设计的更加精细化一些,毕竟两个舱有可能会存在一定差距的压强量。
我小心翼翼地将C1旋转钥伸入阀门栓的小孔里,慢慢转动着旋转钥。
这个过程就像钥匙波动弹簧开门,但因为我是第一次实际操作这个开舱门的过程,因此我会更加小心谨慎一些。以防用力过猛,旋转钥断在小孔内,虽然这个可能性真的是微乎其微。
但万一发生那样的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人工开门。
当然,想要凭一个人的力量恐怕还难以打开这个舱门。毕竟存在压强差的两个空间,会有一个巨大的阻力存在。压强差量越大,阻力也就越大。
所以,我肯定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
大概隔了5秒,旋转钥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开门过程后,舱门终于被顺利地打开了。
打开的一瞬间里,我就看见孙玲和孙驰健两兄妹正在全力地修复受损的控制区域。包括工作舱里的电路设备和一些重要的仪表设备。
我慢慢地游移到孙玲旁边,她正在修复电路设备,这是陨星撞击最厉害的部分,有些线路甚至出现了一点点的断裂现象。孙玲正尝试着重新给它接回去。她看到我过去了,立刻停下手里的活,目光坚定地向我汇报:“003报告舰长,刚才陨星的撞击把电路设备的发光线路给撞歪了,我正在全力修复中。
本想着让孙玲处理下老钱的伤口,但是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也就没有多说。竖起了大拇指,示意可以。
孙玲立刻又投入到了工作中去。
相比之下,哥哥孙驰健那边要比妹妹孙玲那里更复杂一些。毕竟仪表设备是精密度更高的仪器。然而,他们都是宇航员中的佼佼者,所以修好这些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显然,他们还没有全部都知道亚特兰特斯号到底发生了什么。孙玲的声送器坏了,所以她可能并没有收到我发给塔台的信号和总控制台的求救信号。也许只是认为亚特兰特斯号受到了猛烈的撞击,损毁程度不小,但并没有意识到飞船已经偏离轨道,而驶入茫茫宇宙。
我并不打算让孙玲知道,我怕她一个女孩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会受不了。
于是我拍了拍孙玲和孙驰健的肩膀,示意他们继续修复。
接着,我来到了工作舱后面的实验舱里,这里是我们这次飞船任务的其中一部分。东方宇航局精心培育的几株植物被带了上来,主要观察它们在太空中的生长情况,或许还会有基因突变的可能,更或者可以生长在特殊的太空星球环境中,这也是为什么要执行这次亚特兰特斯号计划的原因之一。
实验室里有三个科研人员。
他们不仅是宇航员,也是培育植株的重要科研人员。代号005的卓小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及探索专业;代号006的马冬梅,马博士,专门负责植物基因突变这块,她在这个领域可谓是数一数二的人物;还有就是代号007的小姜——姜潮。他负责做一些琐碎的事情,可能还会负责解决动力舱里的问题,毕竟是机械动力专业的,但是他对生物这块也有一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