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居心文学>修真仙侠>世子的崛起 > 两百七十二、言语之利
    这话一出,很多人一下子吓得哭出来,有人想站起来说什么,旁边看守士兵的弩立即对准了他,吓得抱头蹲在地上哭。

    李星洲接着说:“不过经我细查,其中有人作梗,安苏府百姓被蒙在鼓里,一无所知。丁毅可告诉你们,朝廷大军为何伐安苏府?”

    众多战俘一脸懵逼,毕竟他们大多都是乡勇,来自十里八乡,他们显然不知道,这也验证汪伦当初所交代之事。

    朝廷大军南下苏州,起初并未准备伐逆,而是想逼苏州知府给个交代,或者他能主动认罪,结果苏州直接就反了,才成今日局面。

    若追根揭底,安苏府能反,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官府和几家大商联合,忽悠所有百姓。

    结果官府势力又被大商中的丁家撺权,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百姓的力量才是最大的。

    不欺骗百姓,他们几大商家外加安苏官府,即便有再多银子,粮食,甲胄兵器,若不得人心,也没法闹出这些事来。

    李星洲叹口气,死那么多人,闹那么大事,无非是因信息技术受限,交通不便导致。

    “你给本王说说,苏州叛乱始末,若实话实说,免你不死。”李星洲对刚刚一个劲磕头求饶的战俘道,战俘感恩戴德,激动连连的给他说起来。

    不能听人一面之词,汪伦作为苏州高层,而这些战俘是苏州底层,若是他们的话能对上,十有就是真。

    战俘连忙从他的角度一一交代叛乱始末,包括丁毅怎么对百姓说,苏半川怎么告诉他们等等,这其中自然诸多欺瞒。

    比如朝廷钦使末敏云本是来问知府苏半安之罪,因为他儿子参与刺杀皇帝。结果在苏半川口中就变成问全安苏府之罪。

    朝廷大军南下本是后手,如果苏半川拘捕,才由大军出击,杀入城中生擒。结果在苏半川口中,朝廷大军就变成无缘无故讨伐苏州之军,还隐瞒他们刺杀皇帝之事。

    听他说完,李星洲越发感到其中黑暗。

    百姓被先受叛军祸乱,又受厢军欺压,民愤积累到极致就要喷涌而出,结果偏偏这时气势汹汹的朝廷大军来了。

    朝廷大军在哪?为何而来?百姓不知。

    只有官府知道,因为安苏府掌握话语权,有话语权就可以为所欲为,他们怎么说,百姓就怎么信。

    话语权自古以来都是十分可怕的天下利器,大多数时候掌握在官家手中,具体下来就是文人。

    如果看五四远动之前不难发现,只要对读书人有利的历史形象,大多会被传颂塑造得十全十美,如同圣人,比如孔子、孟子、诸葛亮等等。

    以诸葛亮为例,因诸葛亮做到读书人的终极理想,不为国君实如国君,位极人臣。所以不管他原本何人,真的假的,演义也好,野史也罢都会往他身上加,久而久之,百姓也就信以为真。

    而魏在正史为正统,但魏之曹操确被骂得最惨,被妖魔化,被读书人各种贬低,久而久之百姓也就恨曹操了。

    追根揭底,曹操为何招掌握话语权的读书人恨,无非因他提出“唯才是举”,人有才就用,管你是不是读书人,是不是士人,这损害文人利益,所以会被口伐笔诛。